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康复休养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物理环境、声环境、光环境、热湿环境等控制要求及检测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各类康复中心、疗养院及其他提供康复休养服务的室内场所。
Title:Code for Indoor Environmental Control of Rehabilitation and Convalesce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C7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331-2021《康复休养室内环境控制规范》是河北省发布的关于康复休养场所室内环境管理的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室内空气质量要求:标准规定了康复休养场所的室内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如甲醛、苯、氨等的浓度限值。例如,甲醛浓度不得超过0.08mg/m³。这主要是为了确保患者在康复期间不会因为空气污染而加重病情或引发新的健康问题。
2. 温度与湿度控制:标准指出,康复休养室内的温度应保持在冬季18℃~20℃,夏季26℃~28℃之间;相对湿度则应在40%~60%范围内。适宜的温湿度不仅有助于患者的舒适感,还能促进身体恢复,减少感染风险。
3. 噪声水平控制:对于康复休养环境而言,噪声水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标准建议,白天的噪声不应超过45分贝,夜晚则需降至35分贝以下。通过降低噪声可以创造一个安静祥和的休息空间,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4. 采光与照明:良好的自然光照对康复至关重要。标准强调,康复休养房间应保证每天至少有两小时的有效日照时间,并且人工照明的设计也需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避免眩光和阴影,以保护视力并提升情绪。
5. 通风换气:为保障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标准要求每小时至少完成一次完整的空气交换。同时,还特别提到要采用高效过滤装置来净化进入室内的新风,防止外界污染物侵入。
以上内容只是该标准众多规定中的几个关键点。全面实施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康复休养场所的整体环境质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需要特殊护理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