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棉花蚜虫综合防治的原则、监测与预警、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棉花生产中对棉花蚜虫的综合防治。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grated Control of Cotton Aphi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4313-2020《棉花蚜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布的关于棉花蚜虫防治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1. 蚜虫为害指数:指单位面积内棉花植株上蚜虫的数量及其造成的叶片卷曲程度的综合评价指标。此指标用于评估蚜虫的危害程度,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二、防治原则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强调通过农业、生物、化学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蚜虫防控。例如,在种植前选择抗病品种,播种时合理密植,生长期加强田间管理等。
三、农业防治
1. 合理轮作:提倡与非寄主作物轮作,避免连作导致蚜虫种群积累。
2. 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株落叶,减少蚜虫越冬场所。
四、生物防治
1. 利用天敌:保护和利用瓢虫、草蛉等蚜虫天敌。在田间设置诱捕器或人工繁殖释放天敌昆虫,增强自然控制能力。
五、化学防治
1. 科学用药:推荐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施药。特别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防止产生抗药性。
2. 安全间隔期:明确指出施药后至收获前必须保持的安全间隔时间,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六、监测预警
1. 定期调查:要求每7-10天对棉田进行一次全面调查,记录蚜虫数量变化趋势。
2. 阈值设定:当蚜虫为害指数达到一定数值(如8级)时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的核心要点,旨在帮助从业者科学有效地开展棉花蚜虫综合防治工作,保障棉花生产安全与生态环境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