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工业用番茄农药减施增效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品种选择与处理、栽培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农药使用原则及记录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工业用番茄的农药减施增效生产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fficient Production of Industrial Tomatoes with Reduced Pesticide Appl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4306-2020《工业用番茄农药减施增效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在保障番茄产量和质量的同时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下将选取该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采用设施栽培或露地栽培方式种植的工业用途番茄的农药减施增效生产管理。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地域与作物类型,确保了技术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术语和定义
1. 农药减施:指在保证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减少化学合成农药的使用量。
2. 增效:指通过优化施药技术和方法,提升农药对病虫害防控的效果。
3. 绿色防控:采用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非化学手段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
这些术语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方向。
三、农药减施原则
1. 预防为主:加强田间管理和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病虫害大规模爆发。
2. 精准用药:根据实际发生情况合理选择农药种类及剂量,避免盲目增加用药频率。
3. 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之间应适当轮换使用,防止抗药性产生。
四、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策略
# 1. 番茄晚疫病
- 症状识别:叶片出现水渍状斑点并迅速扩展成暗绿色至黑色的大斑块。
- 防治方法
- 农业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清除病残体。
-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洒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其他高效低毒杀菌剂。
# 2. 白粉虱
- 症状识别:叶片正面呈现黄白色小斑点,背面可见白色蜡质覆盖物。
- 防治方法
- 物理诱杀:设置黄色粘板捕捉成虫。
- 生物防治:释放丽蚜小蜂寄生白粉虱若虫。
- 化学防治:当虫口密度较高时,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均匀喷雾。
五、安全间隔期管理
所有施用过的农药都必须遵守相应的安全间隔期,即从最后一次施药到收获之间的时间间隔。例如,对于用于番茄果实表面处理的杀菌剂,其安全间隔期一般不得少于7天。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不仅能够保护消费者健康,也是符合国际贸易规则的重要内容之一。
六、记录档案建立
要求各生产单位建立健全完整的生产档案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播种日期、施肥情况、灌溉安排、病虫害发生及防治记录等信息。这些资料有助于追溯产品质量来源,并为今后改进生产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工业用番茄农药减施增效生产技术规程》不仅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发展。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本标准的各项要求,共同促进新疆地区特色农产品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