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防治策略、监测与预警、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以及安全用药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棉花种植过程中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grated Control of Major Cotton Diseases and P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2271-2020 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为棉花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指导,对于保障棉花生产安全和提高棉花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根据该标准内容提取的重要条文及其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1. 本标准适用于新疆棉区棉花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2. 病虫害:指对棉花生长发育造成危害的病原微生物、害虫等有害生物。
3. 综合防治:采用农业措施、物理方法、化学药剂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控制病虫害发生与发展。
解读: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地域及对象,强调了综合防治的概念,即不是单一依赖某种方式,而是多种措施协同作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二、农业防治
1. 合理轮作倒茬,避免连作;
2. 选用抗病虫品种;
3. 加强田间管理,包括及时清除杂草、合理灌溉施肥等;
4. 种子处理,如包衣或拌种。
解读:农业防治是基础性工作,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合理轮作可以打破病虫害的生活周期;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且抗性强的品种能够从源头上降低风险;良好的田间管理有助于增强植株自身抵抗力;种子处理则是预防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的有效手段。
三、物理机械防治
1. 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成虫;
2. 设置防虫网防止害虫侵入;
3. 人工摘除病叶病果。
解读:物理机械防治无需使用化学物质,环保无残留。频振式杀虫灯利用害虫趋光性捕杀成虫;防虫网物理阻隔可有效阻挡害虫进入田间;人工摘除病变组织则可以直接去除感染源,减轻病情发展。
四、化学防治
1. 在关键时期喷施高效低毒农药;
2. 遵循轮换用药原则,防止产生抗药性;
3. 注意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解读:化学防治虽然见效快但容易引发抗药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必须谨慎操作。关键时期是指病虫害即将爆发或已开始扩散的阶段;轮换用药是为了避免害虫快速适应单一药剂;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则是为了保证最终产品的安全性,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五、生物防治
1. 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数量;
2. 应用微生物制剂抑制病害传播。
解读:生物防治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防控策略。天敌昆虫如瓢虫、蜘蛛等能够自然捕食害虫;微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具有专一性和持久性,能有效抑制特定病害而不伤害其他有益生物。
六、监测预警
1. 定期调查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
2. 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制度;
3. 根据预测结果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解读:监测预警系统是实施精准防控的前提。定期调查有助于掌握第一手资料;信息共享机制便于上下级之间沟通协调;提前预判并迅速响应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
总结来说,《DB65/T 2271-2020》不仅涵盖了传统意义上的病虫害防治知识,还融入了许多现代科技成果,旨在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控体系。它强调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倡导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模式,在促进新疆棉花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