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梵净山古茶树红茶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加工环境要求、加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品质管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梵净山区域内古茶树红茶的加工。
Title:Fanjing Mountain Ancient Tea Tree Black Tea Process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06T 132—2021《梵净山古茶树红茶加工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梵净山地区古茶树红茶加工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从原料选择到成品包装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特色。
首先,在原料选取上,该标准强调应选用生长在梵净山区域内的古茶树鲜叶作为原料。这些古茶树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遗传特性,所产茶叶品质优良。标准要求采摘时要注意嫩度适中,一般以一芽二叶为主,同时避免雨天或露水未干时采收,以保证原料的新鲜度和纯净度。
其次,在萎凋过程中,标准指出萎凋室温度宜控制在28℃-32℃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75%-85%范围内。萎凋时间根据天气情况灵活调整,通常为6小时至12小时不等。这一过程对于后续发酵至关重要,它能使鲜叶适度失水并发生轻微物理化学变化,为后续工序奠定基础。
接着是揉捻环节,标准建议采用中低速揉捻机操作,压力由轻到重逐步增加,并且需要多次短时间揉捻结合解块处理,这样可以有效破坏细胞结构而不至于过度损伤叶片。揉捻后需及时解块散热,防止堆闷导致变质。
发酵阶段是制作红茶的关键步骤之一。按照标准要求,发酵环境温度应维持在24℃-28℃左右,相对湿度不低于90%。发酵时间一般为4小时至8小时,具体时长取决于叶温上升速率及色泽变化情况。发酵适度的标准是叶片边缘呈红褐色,内部仍保留绿色或黄绿色,散发出浓郁果香。
干燥工序分为初烘与复烘两个部分。初烘温度设定在110℃-120℃,时间约15分钟至20分钟,目的是快速去除大部分水分并稳定香气;复烘则需降低温度至80℃-90℃,延长至30分钟至40分钟,以进一步干燥并提升口感。整个干燥过程需注意控制火候均匀,避免焦糊现象发生。
最后,在包装贮存方面,标准强调成品茶应密封保存于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影响品质。包装材料必须符合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不会对茶叶造成二次污染。
综上所述,《梵净山古茶树红茶加工技术规程》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工艺参数设置,不仅保障了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还充分体现了梵净山地区特有的自然地理条件赋予红茶的独特风味。遵循此规程能够帮助生产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了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