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辽宁省范围内饲养场内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的基本要求、处理方法和技术规范。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行政区域内各类饲养场的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nimal Harmless Treatment Part 1: Breeding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392.1—2021《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第1部分:饲养场》是一项专门针对饲养场动物无害化处理的技术规范。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行政区域内各类规模的饲养场,包括但不限于猪、牛、羊等大中型牲畜以及家禽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场景和对象,确保了在辽宁省范围内所有涉及上述动物的饲养场都能遵循统一的技术要求。
基本要求
饲养场应当建立完善的动物无害化处理制度,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这些设施应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此外,还要求饲养场设立专门的无害化处理区域,该区域需与生活区、生产区严格隔离,以防止交叉污染。
处理方法
标准中提出了多种无害化处理方式,如焚烧法、深埋法、高温高压灭菌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技术参数要求。例如,在采用焚烧法时,要求焚烧炉温度不得低于850℃,并且整个过程必须有专人监控,确保达到规定的温度并持续足够的时间来保证彻底销毁病原体。
环境保护措施
为了减少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标准特别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要求饲养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废气排放,防止有害气体扩散到周围环境中;同时对于废水也要妥善处理后再排放,避免造成水体污染。此外,还需妥善处置固体废弃物,将其集中收集后交由具备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安全处理。
记录管理
饲养场需要建立健全的记录管理制度,详细记载每次无害化处理的具体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处理时间、地点、方式、参与人员名单及结果评估等内容。这些记录不仅有助于追溯问题来源,还能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所有记录至少保存两年以上,以便相关部门随时查阅。
培训考核
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标准还要求饲养场定期组织员工参加相关培训课程,并通过考核验证学习成果。只有经过培训并通过考核的人员才能从事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以此保障操作规范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第1部分:饲养场》从多个方面对饲养场如何正确有效地实施动物无害化处理作出了明确规定,旨在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同时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