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米储存的技术要求、入库管理、储存期间管理、出库管理和质量控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红米的储存及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d Rice Storag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2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760-2020《红米储存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红米储存的技术规范,旨在确保红米在储存过程中的品质安全和延长其保质期。以下是对该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储存环境条件:规程明确规定了红米储存的理想环境参数。温度应控制在15℃至20℃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65%到75%范围内。这样的环境可以有效防止红米发霉变质,并减少虫害的发生几率。
2. 入库前处理:要求对即将入库的红米进行严格的筛选与清理工作,去除杂质、破损颗粒及异物等。同时建议采用日晒或机械干燥方法将水分含量降至适当水平(一般不超过14%),以降低微生物繁殖的可能性。
3. 包装材料选择:强调使用透气性良好且防潮性能优异的包装袋来封装红米。推荐采用聚丙烯编织袋作为主要包装形式之一,因其具有较好的物理强度和化学稳定性,能够很好地保护内部粮食不受外界因素影响。
4. 堆码方式:为了保证空气流通并便于检查管理,在仓库内堆放时需遵循“五距”原则——即垛底与地面距离不少于30厘米;垛间间距不小于50厘米;灯距不少于50厘米;墙距不少于30厘米;柱距不少于30厘米。此外还应注意定期翻动货垛,避免长时间静置导致局部温湿变化。
5. 日常维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定期通风换气、检测温湿度状况以及实施杀虫灭菌作业等内容。特别是在梅雨季节或者高温高湿环境下,更需要加强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6. 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机制,从源头开始记录每一批次产品的生产信息直至最终销售环节的所有数据。一旦发现问题产品,能够迅速定位原因并采取相应纠正措施。
以上就是关于DB34/T 3760-2020《红米储存技术规程》部分关键内容的具体阐述。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请随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