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短日照种鹅连续繁殖的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和生产记录。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短日照种鹅的连续繁殖生产及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tinuous Breeding of Short-day Gee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741-2020《短日照种鹅连续繁殖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短日照条件下种鹅的连续繁殖技术流程。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种鹅的选择与准备
标准中指出,选择健康无疾病的种鹅是成功繁殖的基础。种鹅应具备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和繁殖能力。在繁殖前一个月,需要对种鹅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并提供充足的营养补充,确保其身体状况达到最佳。
2. 光照管理
短日照条件下的光照管理至关重要。标准建议在繁殖季节内,通过人工控制光照时长来模拟自然环境,通常每日光照时间为8至10小时。这种光照模式有助于调节种鹅的生理周期,促进繁殖行为的发生。
3. 饲料配方
标准特别强调了饲料的质量和配比。种鹅的日粮应当包含高蛋白、低脂肪以及适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成分。例如,蛋白质含量应在16%-18%之间,钙磷比例保持在2:1左右,以满足种鹅繁殖期间的特殊需求。
4. 孵化环境
对于孵化过程,标准要求温度维持在37.5℃±0.5℃范围内,湿度控制在55%-65%之间。同时,定期通风换气以保证空气新鲜,防止细菌滋生。此外,还需注意孵化箱内的清洁卫生工作,避免污染影响胚胎发育。
5. 疾病防控
在整个繁殖过程中,疾病防控不可忽视。标准提倡采取综合措施预防疾病发生,包括疫苗接种、定期消毒以及隔离患病个体等手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中关于短日照种鹅连续繁殖的关键技术要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遵循这些规定可以有效提高种鹅的繁殖效率和后代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