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林下西洋参培育的环境要求、种苗选择、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林下西洋参的培育与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Forest-under American Ginse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722-2020《林下西洋参培育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在林下环境中栽培西洋参的技术要求。以下为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及其详细解读:
选址与整地
1. 环境条件:选择森林覆盖率高、植被丰富且无污染的区域作为种植场地。土壤应为微酸性至中性,有机质含量不低于5%,pH值在5.5-6.5之间。
解读: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同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适宜的土壤酸碱度和有机质含量有助于西洋参根部发育。
2. 整地:深耕土地30厘米以上,清除杂草及石块等杂物,施足基肥。基肥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每亩施用量不少于2000公斤。
解读:深耕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通气性和保水能力。充足的基肥能够满足西洋参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
种苗选择与处理
3. 种苗质量:选用健康、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或两年生种苗,种苗长度应在8-12厘米之间,根须完整。
解读:优质种苗是获得高产的基础,种苗大小适中有利于成活率提高,并且根须完整能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养分。
4. 种苗处理: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泡10分钟消毒。
解读:通过药剂处理可以有效预防种苗携带病原菌导致的病害发生,保证幼苗健壮成长。
田间管理
5. 遮阴措施:搭建遮阳网或利用现有树木自然遮阴,保持透光率为30%-50%。
解读:适当的光照强度对于西洋参来说至关重要,过高会灼伤叶片影响光合作用,过低则不利于植株积累干物质。
6. 灌溉排水:干旱时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雨季注意排水防止积水造成烂根现象。
解读:合理调控水分供应既能促进植株正常生长又能避免因水分过多引发的各种问题如烂根等。
7. 追肥:生长期根据需要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每次每亩用量不超过15公斤,并结合灌水进行。
解读:适时适量补充肥料能够满足不同阶段植株生长所需营养元素,促进产量提升。
病虫害防治
8. 综合防控:采取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式控制病虫害。定期巡查田间状况,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解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9. 具体方法:
- 黑斑病可用7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喷雾。
- 地老虎可用辛硫磷颗粒剂撒施于土表。
解读:针对常见病虫害选择高效低毒的药剂进行针对性治疗,确保效果的同时也考虑到了环境友好性。
以上内容摘自DB34/T 3722-2020《林下西洋参培育技术规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