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薄壳山核桃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原则、防治策略、具体防治措施及综合管理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薄壳山核桃种植过程中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jor Diseases and Pests of Pecan (Carya illinoinen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薄壳山核桃作为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在我国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为了保障其健康生长,防止病虫害的发生,DB34/T 3720-2020《薄壳山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为薄壳山核桃的病虫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将选取规程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规程中明确规定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强调在薄壳山核桃的整个生长周期内,应以预防为主,采取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病虫害的综合治理。这一原则要求种植者从种植开始就要注重园区管理,包括选择优良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以及适时修剪等措施,以增强树体自身的抗病能力。
关于农业防治,规程指出要定期清理果园内的枯枝落叶和杂草,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滋生场所。同时,对于重茬地块应进行土壤改良,比如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从而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树体的抗逆性。此外,规程还提倡使用无病苗木进行栽植,并且在不同区域之间建立隔离带,防止病虫害传播扩散。
在物理防治方面,规程建议采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捕等方法来控制害虫数量。特别是在成虫羽化期,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可以有效降低蛾类害虫的数量;而黄板或蓝板则能吸引蚜虫、蓟马等小型害虫,达到诱杀效果。另外,冬季修剪时剪除病虫枝条也是一种有效的物理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环保型防治方式。规程鼓励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蜘蛛等来捕食害虫,或者通过释放性信息素干扰害虫交配行为来减少种群密度。此外,还可以应用微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Bt)对某些特定害虫进行防控。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化学防治作为最后防线,在必要时才可使用。规程特别强调要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的使用说明操作,不得随意加大用药量或缩短安全间隔期。同时提倡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避免产生抗药性。对于病害而言,当发现早期症状时应及时喷洒保护剂或治疗剂,如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等广谱杀菌剂;而对于虫害,则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如吡虫啉、阿维菌素等。
综上所述,《薄壳山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全面系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案。通过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结合农业、物理、生物及化学等多种手段,可以有效保障薄壳山核桃的健康成长,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希望广大种植户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规程,共同推动薄壳山核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