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柴胡生产的产地环境、种子种苗繁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包装、贮藏和运输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北柴胡的规范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Bupleurum Chinense DC.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641-2021 中药材 北柴胡生产技术规程》是湖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北柴胡的产地环境、种子种苗繁育、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加工等环节的技术要求。以下从几个关键部分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产地环境方面,标准指出北柴胡适宜生长在海拔200米至800米之间的区域,土壤类型为砂质壤土或壤土,pH值应在6.5到7.5之间。这意味着种植地需要具备良好的排水性和透气性,同时酸碱度适中才能保证北柴胡的正常生长。
其次是种子种苗繁育,标准要求种子要来源于健康无病虫害的植株,播种前需进行发芽试验以确保种子活力。播种时间一般选在春季3月中下旬或者秋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方式可以采用条播或穴播,行距保持在25厘米左右,穴距15厘米,每穴播种量约为5粒种子。
关于田间管理,标准强调要及时中耕除草,特别是在幼苗期和封垄前这两个阶段,要保持田间无杂草且土壤疏松。施肥方面,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追肥则根据植株长势适量施用氮磷钾复合肥,特别是在开花前期增施磷钾肥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病虫害防治上,标准提倡采用农业措施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比如通过轮作倒茬减少病原菌积累,利用天敌控制害虫数量。当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时,允许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但必须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的规定。
最后在采收加工环节,标准建议在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采挖,采挖时尽量避免损伤根部。清洗后的鲜品应及时干燥处理,干燥温度控制在50℃至60℃之间,直至含水量降至10%以下即可入库保存。整个生产过程中应建立完整的档案记录,包括产地信息、栽培过程、采收日期等,以便追溯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