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基于农业信息化应用的肥料分类与编码原则、方法及代码结构。本文件适用于农业信息化领域中肥料的分类、编码及其相关信息处理和交换。
Title: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of Fertilizers Based on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Appl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637-2021《基于农业信息化应用的肥料分类与编码》是由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肥料分类和编码体系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以下将选取该标准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基于农业信息化应用的肥料分类及编码工作。它不仅涵盖了传统意义上的化肥产品,还包括了有机肥、生物肥等新型肥料类型,为实现肥料信息的数字化管理提供了基础。
肥料分类原则
肥料按照其主要功能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料、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和其他特殊用途肥料七大类。每一类别下又细分为多个子类,如氮肥包括尿素、碳酸氢铵等;磷肥则有钙镁磷肥、过磷酸钙等。这种分类方式充分考虑到了不同作物对养分需求的不同特点以及土壤条件差异。
编码规则制定
肥料编码采用固定长度的字符串形式,由字母和数字组合而成,共8位字符组成。前两位代表肥料大类代码,中间四位表示具体品种编号,最后两位是校验位。例如,“N001”可能代表一类氮肥中的某一种具体产品。这样的编码系统便于计算机处理,并且能够有效避免重复或混淆。
数据采集与交换要求
为了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在进行肥料信息采集时需遵循统一的标准格式。这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内容。同时,还特别强调了对于电子标签技术的应用,使得每一件肥料都可以被唯一标识并追踪其流向。
实施意义
通过实施这一标准,可以显著提高肥料行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一方面,它可以促进肥料生产企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研发;另一方面,也为农民选购适合自家田地情况的最佳肥料提供了指导依据,从而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总之,《基于农业信息化应用的肥料分类与编码》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标准文件,它不仅符合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也为未来进一步深化农业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