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模块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设计、生产、施工及验收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采用模块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民用和工业建筑。
Title:Technical Code for Modular Assembled Shear Wall Structure Appl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968-2021《模块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应用技术规程》是江苏省针对模块化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制定的地方标准,于2021年发布实施。该标准对模块装配式剪力墙的设计、制作、施工及验收等环节进行了系统规范,为推动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造提供了技术支持。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设计阶段的重要规定
5.1.1 剪力墙模块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满足结构安全性和适用性要求。
这一条款明确了设计的基本原则,强调了安全性与适用性的首要地位。在具体实践中,设计人员需要确保每个模块单元的承载力、刚度以及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均达到规范要求。同时,还需考虑模块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否能够有效传递荷载,避免因局部失效导致整体结构问题。
5.2.3 剪力墙模块平面布置应合理,宜采用矩形或接近矩形的布局形式,以利于工厂生产和现场安装。
合理的平面布置不仅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减少运输成本并加快施工进度。矩形或其他规则形状的设计便于标准化制造,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偏差率,这对于大规模推广装配式建筑至关重要。
制作阶段的核心要求
6.1.4 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构件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明显裂缝等缺陷。
预制构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可靠程度。因此,在制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生产工艺流程以及成品检验环节。任何可能影响构件强度或耐久性的瑕疵都必须及时发现并处理,确保每一块出厂的产品都能满足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6.3.2 模块连接部位应设置可靠的防锈措施,并采取适当手段增强连接点处的防水性能。
考虑到长期暴露在外的实际情况,加强连接区域的防腐蚀与防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涂抹防腐涂料、增设密封胶条等方式可以有效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减少后期维护工作量。
施工阶段的重点指导
7.2.1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场地平整度、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开始作业。
良好的前期准备是顺利开展后续工作的基础。只有当基础条件达标时,才能确保吊装设备正常运转以及后续工序按计划推进。此外,还应对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操作规程及相关安全知识。
7.4.3 现场安装时应注意控制好相邻模块间的水平位移偏差不得超过2mm,垂直方向上的累积误差不得大于10mm。
精确的定位对于保持整体结构稳定具有决定性作用。为此,施工单位应当配备先进的测量仪器,并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负责指挥调度,确保每一步骤都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执行。
验收环节的关键指标
8.1.5 工程竣工验收时应重点核查以下内容:预制构件安装位置准确无误;连接节点牢固可靠;混凝土浇筑密实度达到设计标准;外墙板接缝处防水效果良好。
严格的验收程序是保障工程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只有经过全面细致的检查确认各项指标均达到合格水平之后,才能正式交付使用。这不仅关乎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是对企业信誉和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
总之,《DB32/T 3968-2021 模块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应用技术规程》从多个维度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对于促进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从业人员能够深入学习领会其中精髓,在实际工作中加以灵活运用,共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