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的基本原则、组织管理、人员选派、工作内容、考核评估及保障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的开展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Guidelines for the Group-based Medical Talent Support Program in Xinjiang
中国标准分类号:C0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指南》(DB65/T 4277-2019)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布的指导性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和推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的开展。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定义
该标准适用于新疆地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的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明确了“组团式”援疆是指由对口支援省市组织医疗团队,以团队形式对新疆受援地医疗机构进行长期稳定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这一定义明确了工作的性质和目标,即通过团队协作提升受援地医疗服务水平。
二、基本原则
标准强调了坚持政府主导、双向选择、注重实效、资源共享四大原则。其中,“政府主导”意味着各级政府需统筹协调资源,确保援疆工作的顺利推进;“双向选择”则要求援受双方根据实际需求协商确定合作内容;“注重实效”强调工作成果要切实解决当地医疗问题;“资源共享”鼓励双方在设备、技术、信息等方面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三、工作目标
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实现受援地医院管理水平显著提高,诊疗能力明显增强,重点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具体目标。这为援疆工作设定了清晰的时间节点和发展方向,有助于各方围绕既定目标制定具体措施并付诸实践。
四、组织管理
在组织管理方面,要求建立由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牵头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应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对援疆人员的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并将其作为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重要参考依据。此举有利于调动援疆人员的积极性,保证援助效果。
五、人才培养
关于人才培养,标准特别指出要实施“传帮带”工程,通过师徒结对等形式帮助当地医务人员快速成长。此外,还提倡开展远程教育和技术交流活动,拓宽学习渠道。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弥补地域差异带来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促进整体医疗队伍素质提升。
六、技术支持
在技术支持上,标准鼓励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如建立远程会诊平台,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同时,也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新技术的应用提供良好环境。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直接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还能带动整个区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指南》从多个维度为推进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对于促进新疆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