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用植保无人机的作业条件、作业准备、作业要求、作业质量评价及安全环保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农用植保无人机在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中的作业。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gricultural Plant Protection UAV Oper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081—2021《农用植保无人机作业技术规范》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农用植保无人机的作业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下将从标准中选取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农用植保无人机的定义为:以遥控或自主飞行方式,用于农业植保作业的无人航空器系统。这一定义强调了无人机的操作方式以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范围,为后续的技术规范提供了基础。
其次,在“作业前准备”章节中,规定了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并对无人机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是对于电池电量、喷洒系统和导航系统的检查,确保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此外,还要求根据作业区域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包括作业面积、地形地貌、风速风向等信息,以便合理规划飞行路线。
再者,在“作业实施”部分,提出了具体的作业参数要求。例如,飞行高度一般控制在1.5米至3米之间,飞行速度建议保持在4米/秒至6米/秒范围内。同时,还特别强调了药液浓度、喷洒量等关键指标,确保药物能够均匀覆盖目标作物而不造成浪费或污染。
最后,在“安全与环保”方面,明确指出作业过程中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采取必要措施保护环境和人身安全。比如,在作业前后需清理现场残留物,避免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并且在人群密集区禁止起飞降落,保障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农用植保无人机作业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从准备工作到实际操作再到结束后的全过程管理,而且注重细节把控,力求实现高效精准的农业植保效果。这对于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