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细叶百合种球生产的产地环境、种球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细叶百合种球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Landscape Lily Bulb Production - Part 1: Narrow-leaf Lil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087.1—2021《景观百合种球生产技术规程 第1部分:细叶百合》是一项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标准,为细叶百合种球的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将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种球选择与处理方面,标准指出种球应来源于健康母株且无病虫害,种球大小需符合规定要求。种球在种植前要经过消毒处理,通常采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药剂浸泡15-30分钟,以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此外,种球种植深度一般为种球高度的2-3倍,这样既能保证根系正常发育又能避免种球腐烂。
关于土壤管理,标准强调土壤pH值应在6.0-7.0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土壤耕作层厚度不得少于30厘米,并且需要定期进行深耕翻土,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种植地应具备良好的排水条件,防止积水导致种球腐烂。
在肥水管理上,标准建议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基肥,每亩用量约2000-3000公斤。追肥时氮磷钾比例宜保持在1:1:1左右,生长初期可适当增加氮肥比例促进植株快速生长,中后期则减少氮肥用量而增加磷钾肥比例以促进花芽分化和鳞茎膨大。灌溉方式以滴灌为佳,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病虫害防治方面,标准提倡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多种综合措施控制病虫害发生。例如通过轮作倒茬减少病原菌积累,利用黄板诱杀害虫,释放天敌昆虫如瓢虫等来捕食蚜虫等害虫。化学防治仅限必要时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制度。
最后,在采收与贮藏环节,当地上部叶片完全枯黄时即可采收种球。采收后需立即去除泥土并晾晒至含水量降至40%以下,然后分级包装存放于通风干燥处,温度控制在1-5℃范围内,相对湿度维持在60%-70%之间。整个过程中要防止机械损伤和二次污染,确保种球质量不受影响。
以上便是DB15/T 2087.1—2021中有关细叶百合种球生产的关键技术要点解析,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