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天津口岸反恐怖防范的基本要求、组织管理、人员防护、设施设备、应急预案及演练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行政区域内各类口岸的反恐怖防范工作。
Title:Requirements for Anti-terrorism Prevention at Ports in Tianjin - DB15T 2069—2021
中国标准分类号:A8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3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口岸反恐怖防范要求》(DB15/T 2069—2021)是内蒙古自治区为加强口岸区域的反恐怖防范工作制定的地方标准。该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对外开放的公路、铁路和航空口岸,旨在提高口岸反恐怖防范能力,确保口岸安全稳定运行。
以下是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明确了“反恐怖防范”、“重点目标”等专业术语的概念。其中,“重点目标”是指一旦遭受恐怖袭击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社会影响的部位、场所、设备、设施等。这一定义有助于明确哪些对象需要特别加强防范措施。
二、基本要求
1. 防范等级划分:根据恐怖威胁程度将口岸划分为三个防范等级,各级别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这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提高防范效率。
2. 应急预案制定:要求各口岸单位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处置流程等内容,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
3. 信息报告制度:建立完善的信息报告机制,及时上报可疑情况和事件进展。信息报告应当准确、及时,不得迟报、漏报或者隐瞒不报。
三、物理防范
1. 周界防护:设置实体围墙、铁丝网等物理障碍物,并安装监控摄像头。这些设施可以有效阻止非法入侵行为的发生。
2. 出入口控制:对所有进出口岸的人员、车辆进行身份验证和登记。出入口应配备门禁系统,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敏感区域。
3. 安检设备配置:在关键位置部署X光机、金属探测器等安检设备,对行李物品进行检查。通过严格的安全检查可以发现潜在危险品,防止其被带入口岸内。
四、技术防范
1. 视频监控覆盖:实现对整个口岸区域全方位、无死角的视频监控。视频资料至少保存30天以上,以便事后追溯。
2. 报警系统建设:安装紧急报警按钮、周界报警器等装置。当发生异常情况时,系统能立即发出警报信号,提醒相关人员采取行动。
3. 网络安全防护: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防止黑客攻击和病毒侵袭。定期更新操作系统补丁,安装杀毒软件,限制非必要的外部访问。
五、人力防范
1. 安保队伍建设:组建专业的安保队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技术考核。安保人员需熟悉各项规章制度,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协同联动机制:加强与公安、海关等部门的合作,形成多方联动的工作格局。遇到重大问题时,各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3. 社会动员参与: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口岸反恐怖工作中来,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可以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提高公众意识。
六、监督检查
1. 日常巡查:由专门机构负责对口岸的各项防范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定期评估: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面评估,检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评估防范效果。
3. 责任追究:对于因疏忽大意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要严肃追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总之,《口岸反恐怖防范要求》(DB15/T 2069—2021)从多个方面规范了口岸反恐怖防范工作的具体操作规程,为保障口岸安全提供了有力指导。各相关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不断提升自身的防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