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医学影像学中骨与关节常见疾病的诊断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及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医疗机构开展骨与关节疾病的医学影像学诊断工作。
Title:Diagnostic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for Common Bone and Joint Diseases in Medical Imaging - Part 11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1283.11-2020是河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骨与关节常见疾病的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骨关节系统”、“病变部位”等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骨关节系统”是指人体骨骼与关节构成的整体结构,包括骨骼、软骨、韧带等组织。准确理解这些术语有助于规范诊断流程。
2. 【检查前准备】
要求患者在检查前去除金属物品,保持身体放松。对于儿童或特殊人群应有家属陪同。这一条旨在确保影像质量不受干扰,同时保障患者安全。
3. 【X线摄影技术】
规定了不同部位(如颈椎、胸椎、腰椎)的标准投照体位及参数设置。例如颈椎正侧位摄影时,中心线应对准第6颈椎水平,SID(源到影像接收器距离)为100cm。合理选择参数可以提高成像清晰度。
4. 【CT扫描技术】
强调了轴扫与冠状面/矢状面重建的重要性。对于脊柱病变,需进行多平面重组以全面评估病灶情况。此外还提到增强扫描适应症的选择原则。
5. 【MRI检查技术】
对于急性创伤性损伤,推荐采用T2WI-FS序列;而对于退行性疾病,则建议使用PDWI-TSE序列。另外还特别指出在观察半月板撕裂时可加做脂肪抑制技术。
6. 【图像质量控制】
提出了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等指标的具体要求,并给出了相应的测试方法。良好的图像质量是正确诊断的基础。
7. 【报告书写规范】
明确了报告内容应包含的基本要素,如患者基本信息、检查目的、影像表现、初步诊断及建议等。同时强调了描述要客观准确,避免主观臆断。
以上就是对DB13/T 1283.11-2020中关键条款的部分解析。遵循该标准能够有效提升医学影像学诊疗技术水平,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