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青贮的原料要求、调制技术、质量评定及使用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玉米青贮饲料的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rn Silage Preparation and Utiliz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玉米青贮调制与使用技术规程》(DB52/T 1563-2021)是由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玉米青贮调制与使用的规范性文件。该规程对玉米青贮的调制、储存、使用等环节进行了全面的规定,旨在提高青贮饲料的质量,保障畜牧业生产的安全和高效。
一、原料选择与收获
规程指出,用于制作青贮的玉米应在乳熟末期至蜡熟期收获,此时干物质含量应达到25%-35%,这是确保青贮成功的关键时期。过早收获会导致糖分不足,影响发酵效果;而过晚则会使原料过于干燥,不利于密封和保存。
二、切碎长度
为了保证青贮效果,规程建议将玉米切碎成2-3厘米长的小段。这样既能增加表面积,促进微生物活动,又能防止粗硬茎秆堵塞设备或消化道。
三、装填与压实
装填过程中要尽量减少空气进入,因此需要逐层压实。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厘米,并且每层都要均匀压实。压实密度应达到600-700千克/立方米,这有助于排除氧气并创造厌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生长。
四、密封与管理
完成装填后立即密封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密封材料可以选择塑料薄膜或其他防渗漏材质,确保没有裂缝或孔洞。此外,在整个发酵期间,还需要定期检查密封状况,避免因破损导致二次污染。
五、取用方法
当青贮饲料发酵成熟(通常为30-60天)后即可开窖取用。每次取用量应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避免频繁开启造成氧气侵入。取出后的饲料应立即饲喂给动物,不能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六、注意事项
规程还特别强调了安全防护措施。例如,在操作过程中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对于已经变质或者发霉的青贮饲料坚决不得使用;同时也要注意控制喂食量,防止因过度摄入而导致营养失衡等问题。
通过以上几点解读可以看出,《玉米青贮调制与使用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原料准备到最终应用全过程的技术要求,而且注重细节把控,力求做到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满足现代养殖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