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奶牛场生产过程中人员管理、防疫措施、环境卫生、饲料供应、牛奶生产和运输等方面的管控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奶牛场在疫情期间的生产管理与防控工作。
Title:Control of Dairy Farm Production During the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Epidemic - DB1301T359-2020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DB1301T359-202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奶牛场生产管控技术规范》中,有许多关键条文对于保障奶牛场在特殊时期的安全生产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下选取几个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人员管理
- 条文规定:“所有进入奶牛场的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明,并且在入场前进行体温检测。”这一措施旨在确保任何可能携带病毒的人不会带入养殖场,从而保护整个牛群的安全。健康证明可以是近期体检报告或疫苗接种记录,而体温检测则是最直接有效的初步筛查方式。
2. 消毒程序
- “场区入口处应设置专用消毒池,内含有效氯浓度为200mg/L~300mg/L的消毒液。”此条强调了严格的消毒措施是防止病原体传播的关键环节。通过维持适当的消毒液浓度,能够有效杀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减少外界污染源对场内的影响。
3. 饲料与饮水安全
- 要求“饲料运输车辆需经过全面清洗消毒后方可进入场区”,并建议“储料间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干燥清洁”。这不仅有助于避免交叉感染,还能保证饲料质量不受潮湿环境的影响。同时,“饮水系统每周至少清洗一次”以防止因水质问题引发疾病。
4. 废弃物处理
- 明确指出“粪污应及时清理并集中堆肥发酵”,并且“不可随意丢弃医疗废弃物”。合理的废弃物管理不仅可以改善环境卫生条件,还有助于资源循环利用。特别是对于医疗废弃物而言,不当处置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风险,因此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妥善处理。
5. 应急响应机制
- 提出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制定详细的疫情监测计划、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以及培训员工掌握正确的防疫知识等内容。当发生紧急情况时,迅速启动预案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程度。
以上这些条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控框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但总体目标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奶牛场正常运转的同时保障工作人员及动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