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棉籽皮菌渣蔬菜栽培基质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生产工艺流程、技术要求、检测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棉籽皮菌渣为主要原料的蔬菜栽培基质的生产与应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Vegetable Cultivation Substrate from Cottonseed Peel and Fungal Residu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1T348-2020《棉籽皮菌渣蔬菜栽培基质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棉籽皮菌渣作为蔬菜栽培基质的生产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原料选择与处理
标准明确指出,用于制作栽培基质的主要原料为棉籽皮和菌渣。原料需经过筛选、粉碎等预处理步骤,确保无杂质且颗粒大小适中。这一环节对于后续发酵过程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2. 发酵条件
发酵是生产过程中核心环节之一。标准规定了发酵温度应控制在50至60摄氏度之间,并保持一定湿度(约60%-70%)。此外,发酵时间不得少于15天,以保证微生物充分降解有机物并形成稳定的结构。合理的发酵条件能够有效杀灭病原菌和杂草种子,提高基质的安全性和肥效。
3. 混合比例
不同种类蔬菜对栽培基质的需求各异,因此标准建议根据不同作物调整棉籽皮与菌渣的比例。例如,叶菜类可采用较高比例的棉籽皮以增强保水性;而根茎类作物则适合加入更多菌渣来改善通气性。这种灵活调配方式有助于满足多样化种植需求。
4. 质量检测指标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标准设定了多项关键检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pH值、容重、孔隙度及养分含量等。其中,pH值宜维持在5.5-6.5范围内;容重应在0.15-0.25g/cm³之间;孔隙度不低于50%,并且氮磷钾总含量不低于3%。这些参数直接关系到基质的实际应用效果。
5. 包装与储存
成品基质应采用防潮、透气的包装材料进行密封保存,并放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同时,堆放高度不宜超过2米,以防压损内部结构导致性能下降。良好的储存管理可以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减少浪费现象发生。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棉籽皮菌渣蔬菜栽培基质生产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原料准备到成品出厂全过程的技术细节,还特别强调了科学管理和严格控制的重要性。遵循此标准不仅能提升栽培基质的整体品质,还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