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森林资源调查中遥感判读与区划的技术要求、工作流程、数据处理及成果提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森林资源调查中的遥感判读和区划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and Zoning in Forest Resources Survey (DB13T 5287-2020)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287-2020《森林资源调查遥感判读区划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森林资源调查中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判读和区划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数据准备与预处理
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开展森林资源调查之前,需要对获取的遥感数据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和必要的预处理。这包括但不限于几何校正、辐射校正以及云雾去除等步骤。只有经过这些处理后的数据才能确保后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判读标志建立
建立准确可靠的判读标志是成功实施遥感判读的基础。根据标准的要求,应基于实地调查资料来确定不同类型的森林植被特征,并将其转化为数字形式存储于计算机系统内作为参考依据。此外还强调了定期更新这些标志的重要性以适应自然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自动化识别方法选择
对于大规模区域内的森林资源调查工作而言,采用适当的自动化识别算法可以显著提高效率并减少人为误差。本标准推荐了几种常用的技术手段如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SVM)和支持聚类分析等,并给出了具体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对比。
精度验证与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最终成果符合预期目标,必须对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施严格的精度验证措施。这不仅涉及到对分类结果本身的正确性评估,还包括对输入数据来源可靠性的审核以及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考量等方面内容。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来监督执行情况。
成果表达与提交
最后一步是将完成的所有信息整合成易于理解和利用的形式呈现给使用者。标准特别提到应该遵循简洁明了的原则,在图表说明上尽量避免冗长复杂的专业术语;另外还需注意保护敏感信息的安全性,在必要时采取加密或其他安全防护措施。
以上就是关于DB13/T 5287-2020《森林资源调查遥感判读区划技术规程》中部分内容的深度解读。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重要的行业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