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区公路施工及养护作业时安全控制区的设置要求、原则、标志和设施布置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境内山区公路施工及养护作业的安全控制区设置。
Title:Specification for Setting up Safety Control Zones in Mountainous Road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P 4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262-2020《山区公路施工及养护安全控制区设置规范》是河北省发布的关于山区公路施工和养护期间安全控制区设置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安全控制区范围划分
根据标准,山区公路施工及养护作业的安全控制区应划分为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工作区、下游过渡区以及终止区六个部分。每个区域的长度需依据具体路段的设计速度、地形条件等因素确定。
- 警告区:用于提醒驾驶员前方有施工或养护作业,长度一般为1公里以上。
- 上游过渡区:引导车辆从正常车道逐渐进入变更后的车道,其长度应确保驾驶员能够充分反应并调整行车状态。
- 缓冲区:位于上游过渡区与工作区间,起到缓冲作用,防止直接冲击到工作人员,长度不宜小于30米。
- 工作区:实际进行施工作业的区域,必须保证足够的空间以保障施工安全。
- 下游过渡区:帮助车辆从临时改变的车道恢复至原车道,长度同样需要满足驾驶员适应变化的需求。
- 终止区:明确标示安全控制区结束的位置,长度通常设定为30米。
设置要求
对于山区公路来说,由于地形复杂多变,视线不良等情况较为常见,因此对标志牌的设置提出了更高要求。所有标志牌都应当清晰可见,并且要符合GB5768.2的规定。此外,在夜间或者低能见度条件下,还需增设反光设施来提高安全性。
人员配置
标准还特别强调了在山区公路施工及养护过程中人员的安全管理。所有参与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穿戴符合规定的防护装备。同时,现场应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整个作业过程中的各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应急预案
为了应对突发事件,施工单位应当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预案中应包括但不限于事故报告流程、紧急疏散路线、救援力量部署等内容。定期组织演练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样可以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山区公路施工及养护安全控制区设置规范》旨在通过对安全控制区合理规划以及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施工或养护作业带来的安全隐患,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