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零碳(近零碳)产业园区的创建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和评价各类零碳(近零碳)产业园区的建设与运营。
Title:Creation and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Zero (Near-zero) Carbon Industrial Parks
中国标准分类号:Z6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日益增加,我国也提出了“双碳”目标,即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此背景下,各地纷纷开展零碳或近零碳产业园区的创建工作。TSXSES 04-2024《零碳(近零碳)产业园区创建与评价规范》的出台为这一过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
本文将聚焦于TSXSES 04-2024与旧版标准相比新增的一项重要内容——园区能源系统优化设计,并结合实际案例对其进行详细解读。
园区能源系统优化设计的重要性
园区能源系统是园区运行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效率直接影响到整个园区的能耗水平以及碳排放量。优化园区能源系统不仅能够降低运营成本,还能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实现零碳目标。新版标准特别强调了通过智能化管理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来提升能源系统的整体性能。
新增内容的具体要求
1. 能源管理系统建设:要求园区建立完善的能源监控平台,实时采集各环节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电量、用水量、天然气消耗等信息。同时,该平台应具备分析预测功能,帮助管理者及时调整策略以应对突发状况。
2. 可再生能源比例提升:鼓励园区内企业采用太阳能光伏板、风力发电机等分布式清洁能源设施,并将其接入统一管理平台。此外,还提倡利用建筑屋顶资源安装光伏发电装置,提高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的占比。
3. 储能设施建设:为了保证供电稳定性,特别是在夜间或天气不佳时仍能维持正常运作,标准建议合理规划储能设备的位置及容量大小。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成为首选方案之一。
4. 多能互补机制构建:除了单一类型的新能源外,还应该考虑不同形式间相互配合使用。例如,在白天光照充足的情况下优先使用光伏发电;而在夜晚或者阴天则切换至其他备用电源如燃气轮机等。
5. 节能改造项目实施:对于已经建成但尚未达到预期效果的老式建筑群落,则需要对其内部空调系统、照明灯具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比如采用LED灯泡替代传统白炽灯泡,不仅能节省电费开支,也有利于环境保护。
实际应用案例分享
位于某省会城市的智慧科技产业园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例子。该园区自2019年起开始推进零碳化改造工程,经过三年努力终于达到了国家标准所设定的各项指标要求。首先,他们建立了覆盖全区域范围内的物联网感知网络,使得每栋楼都可以独立控制各自的温湿度环境;其次,园区内所有公共区域都配备了高效节能型中央空调机组,并且设置了自动调节开关时间的功能;最后,为了进一步降低对外部电网依赖程度,还投资建设了一座装机容量为5MWp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每年可产生约700万千瓦时清洁电力供应给周边住户使用。
结语
TSXSES 04-2024通过对原有框架做出适当调整和完善,使得零碳(近零碳)产业园区创建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其中关于园区能源系统优化设计的新规定无疑是一大亮点,它不仅反映了当前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发展趋势,也为国内类似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希望未来会有更多地区加入到这场绿色革命当中去,共同创造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