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儿童青少年近视中医耳穴压丸防控的基本原则、操作方法、适用人群、注意事项及效果评估。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学校、家庭等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时参考使用。
Title: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Myopia Prevention and Control Guideline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ar Acupressure Beads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儿童青少年近视中医耳穴压丸防控指南》(TCACM 1581-2024)在中医防治近视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关于耳穴压丸操作规范的变化尤为值得关注。
与旧版相比,新版指南对耳穴压丸的具体实施步骤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描述。以“取穴”这一环节为例,新版本明确了穴位选择需结合个体差异和实际病情,强调了主穴与配穴的灵活运用。例如,在治疗学龄前儿童假性近视时,除了传统常用的目1、目2、肝等主穴外,还增加了神门、交感等调节神经功能的配穴,这不仅提升了疗效,也体现了个性化诊疗的理念。
具体应用时,临床医生应首先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准确判断患儿体质类型及病情轻重,再确定穴位组合方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注意消毒卫生,确保耳廓皮肤清洁干燥,并采用合格的王不留行籽等材料进行贴敷,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感染或其他不良反应。此外,每次贴敷时间一般为3-7天,期间要叮嘱家长密切观察孩子局部反应,一旦出现红肿疼痛明显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总之,新版指南通过对细节的完善,进一步提高了耳穴压丸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广大家长提供了科学可靠的近视防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