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1:100000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的技术要求、工作方法、成果编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1:100000比例尺的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作。
Title:Code for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f Hydrogeology,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 at 1:100000 Scale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315—2021 1:100000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用于指导山东省内1:100000比例尺的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范围与适用对象
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以1:100000比例尺开展的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综合调查项目。这项工作对于了解区域内的水资源分布、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基本要求
- 技术路线:应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确保调查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 数据收集:需充分整合已有资料,包括但不限于遥感影像、地形图等,并结合实地勘查获取最新信息。
- 成果表达:最终成果需以地图形式展现,同时附带详细的文本说明和技术报告。
水文地质调查
- 地下水类型识别:通过钻探取样分析,确定区域内主要存在何种类型的地下水资源(如孔隙水、裂隙水或岩溶水)。
- 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分析:研究影响地下水流动的主要因素,比如降水入渗量、蒸发散失情况以及人工开采强度等。
- 水质监测:定期对不同深度层位的地下水进行采样检测,重点关注pH值、硬度、总溶解固体含量等指标。
工程地质调查
- 岩土体分类:依据物理力学性质将各地层划分为若干类别,便于后续稳定性评价。
- 边坡稳定性分析:利用极限平衡法或其他数值模拟手段预测潜在滑坡隐患位置及其危害程度。
- 地基承载力测试:采用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实验等方式测定各土层的实际承载能力。
环境地质调查
- 地质灾害调查:全面排查可能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自然现象,如地震活动区、泥石流易发地带等。
- 土地质量评价:综合考虑土壤污染状况、盐碱化趋势等因素给出适宜的土地利用建议。
- 矿山环境影响评估:针对已有的采矿活动,评估其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修复措施。
数据处理与管理
所有采集到的数据都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录入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确保信息完整准确且易于查询检索。此外,还应当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从源头上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可靠性。
以上内容仅为标准部分内容摘要,具体实施时还需参照全文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希望这些解读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规范,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