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上海市公共空间标识系统的设计原则、技术要求、设置规范及管理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上海市范围内各类公共空间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Standard for Design of Public Space Signage System in Shanghai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上海市公共空间标识系统设计技术标准(TSEDTA 003-2024)在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市民生活便利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于该标准中新增的一项重要内容——无障碍标识的设计要求,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深度解析。
新增无障碍标识设计要求详解
# 背景介绍
随着社会对特殊群体关注程度的提高,无障碍设施建设成为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新版标准特别增加了关于无障碍标识的具体规定,旨在确保视力障碍者、听力障碍者等特殊人群能够安全、便捷地使用公共设施。
# 核心内容解读
1. 标识位置与高度
- 新标准明确规定了无障碍标识应设置在易于识别且方便触及的位置,通常距离地面80厘米至150厘米之间。这一范围既考虑到了普通使用者的习惯,也兼顾了轮椅使用者的需求。
2. 材质选择
- 推荐采用反光性能良好、耐久性强的材料制作标识牌。例如,使用高亮度反光膜可以增强夜间可见度,而金属材质则有助于延长使用寿命。
3. 信息呈现方式
- 对于视力障碍者,要求提供触觉可感知的信息,如盲文描述。同时,还鼓励通过语音播报装置为听力障碍者提供辅助服务。
#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某大型商业综合体在改造过程中严格遵循上述标准,在主要出入口、电梯间及卫生间等关键区域增设了符合要求的无障碍标识。这些标识不仅采用了醒目的颜色对比设计,还在下方配备了盲文说明。此外,商场还安装了智能语音导航设备,帮助视障顾客准确找到目的地。
# 结论
通过对无障碍标识设计要求的全面实施,不仅可以改善特殊群体的生活质量,还能促进整个社会更加包容和谐。未来,希望更多公共场所能够积极响应并落实相关规范,共同营造一个无障碍的美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