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刺参、日本对虾与斑节对虾池塘混养的环境条件、放养前准备、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刺参、日本对虾与斑节对虾的池塘混养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nd Polyculture - Part 6: Sea Cucumber, Japanese Shrimp and Black Tiger Shrimp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2825.6—2021《池塘混养技术规程 第6部分刺参 日本对虾与斑节对虾》是一项专门针对辽宁地区池塘混养刺参、日本对虾和斑节对虾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养殖环境要求、苗种选择、放养密度、饵料投喂、水质调控及病害防治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提高养殖效益,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其中关键条文包括:
1. 养殖池塘应具备良好的进排水系统,池底平坦且无淤泥堆积,池深保持在1.5米以上。池塘四周需设置防逃设施,确保养殖品种不会逃脱。
2. 苗种选择时,刺参要求体长不低于10厘米,活力旺盛;日本对虾和斑节对虾要求体长均在3厘米以上,健康无病。
3. 放养密度建议为:刺参每平方米不超过10头,日本对虾与斑节对虾合计每平方米放养量控制在300-500尾之间。
4. 饵料投喂应遵循\"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量、定质。饲料蛋白质含量不低于40%,日投喂量根据水温调整,一般为池塘存虾总量的5%-8%。
5. 定期监测水质指标,保持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pH值7.8-8.6,氨氮低于0.5毫克/升。
6. 病害防控要以预防为主,定期泼洒生石灰或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同时注意观察养殖生物活动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7. 在收获前一个月停止使用药物,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这些条款从多个维度规范了池塘混养的操作流程,有助于实现高效、可持续的养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