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农业
  • DB21T 2825.8—2021 池塘混养技术规程 第8部分:克氏原螯虾与中华绒螯蟹

    DB21T 2825.8—2021 池塘混养技术规程 第8部分:克氏原螯虾与中华绒螯蟹
    克氏原螯虾中华绒螯蟹池塘混养养殖技术水产养殖
    16 浏览2025-06-03 更新pdf0.39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克氏原螯虾与中华绒螯蟹池塘混养的环境条件、放养前准备、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克氏原螯虾与中华绒螯蟹的池塘混养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nd Polyculture - Part 8: Procambarus clarkii and Eriocheir sinen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

  • 封面预览

    DB21T 2825.8—2021 池塘混养技术规程 第8部分:克氏原螯虾与中华绒螯蟹
  • 拓展解读

    DB21/T 2825.8—2021《池塘混养技术规程 第8部分:克氏原螯虾与中华绒螯蟹》是辽宁省发布的关于水产品养殖的重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克氏原螯虾(即小龙虾)和中华绒螯蟹的池塘混养技术进行了规范,为养殖户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操作指南。以下将从标准中的关键内容出发,进行深入解读。

    一、池塘准备

    根据标准要求,池塘在放养前需要做好充分准备。首先,池塘面积应控制在10至50亩之间,以确保水质稳定且便于管理。池底淤泥厚度不得超过20厘米,并需清除杂草和敌害生物。进排水系统要独立设置,保证水源清洁无污染。此外,池塘四周应设置防逃设施,高度不低于60厘米,材料可选用塑料薄膜或尼龙网等。

    二、苗种选择与放养

    苗种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养殖效果。标准指出,克氏原螯虾种苗应来源于健康无病的养殖场,规格一致,体长应在3厘米以上;中华绒螯蟹苗则要求活力强、附肢完整,体重在2克左右为宜。放养密度需合理搭配,通常每亩投放克氏原螯虾苗1000尾左右,同时搭配放养中华绒螯蟹苗100只左右。放养时间宜选在春季水温回升至10℃以上时进行,此时成活率较高。

    三、饲料投喂

    科学合理的饲料投喂是提高产量的关键。标准建议采用全价配合饲料为主,辅以新鲜小鱼、螺蛳等动物性饵料。日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质及摄食情况灵活调整,一般控制在存塘量的3%-5%之间。投喂要做到定时定点,每天早晚各一次,确保饲料被充分利用,避免浪费。

    四、水质调控

    良好的水质环境对于克氏原螯虾与中华绒螯蟹的生长至关重要。标准强调,池塘水位应保持在1.2-1.5米之间,透明度维持在30-40厘米。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一旦发现超标应及时采取措施改善。夏季高温季节可通过增氧机增氧,必要时换水降温。同时,每月施用生石灰调节pH值,保持在7.5-8.5范围内。

    五、疾病防控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标准特别提到,要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定期消毒池塘及其附属设施。一旦发现病害迹象,立即隔离病虾蟹,并使用符合规定的药物进行治疗。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药物使用均需遵守休药期规定,确保产品安全。

    六、收获与销售

    适时收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经济效益。标准推荐克氏原螯虾的最佳捕捞时间为每年5月至9月间,而中华绒螯蟹则应在农历霜降前后开始捕捞。捕捞时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尽量减少对其他水生生物的影响。收获后的商品应按照质量分级包装,及时送往市场销售,确保新鲜度。

    综上所述,《池塘混养技术规程 第8部分:克氏原螯虾与中华绒螯蟹》不仅涵盖了从池塘准备到收获销售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还特别突出了生态友好型养殖理念,为促进辽宁地区特色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希望广大养殖户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共同推动当地渔业经济持续繁荣发展。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DB21T 3376.4—2021 农业机械作业质量 第4部分:秸秆膨化成套设备
    无相关信息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