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骨鸡饲料的营养要求、配方设计原则、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大骨鸡养殖过程中饲料的生产与使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eed Nutrition of Dage Chicke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大骨鸡是辽宁地区的优质地方品种,其饲养过程中的饲料营养管理直接影响鸡肉品质与生产性能。DB21/T 3375—2021《大骨鸡的饲料营养技术规程》为科学饲养提供了规范依据。以下将对规程中几个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规程指出,大骨鸡育雏期(0-4周龄)的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应达到20%-22%,代谢能水平为2800-3000千卡/千克。这一要求基于大骨鸡快速生长的特点,确保足够的蛋白质供应以支持肌肉组织发育,同时提供充足的能量满足日常活动需求。若粗蛋白含量低于20%,可能造成生长迟缓;而高于22%则可能导致代谢负担增加。
对于育成期(5-16周龄),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应降至16%-18%,代谢能水平保持在2900-3100千卡/千克。此阶段重点在于控制体重增长速度,避免过早进入性成熟期影响后期产蛋性能。适当降低蛋白质比例有助于减少体内氮排泄,保护环境并降低饲养成本。
成年母鸡产蛋期的日粮需特别注意钙磷配比。规程建议钙含量维持在3.5%-4.0%,有效磷含量为0.35%-0.40%。这是因为产蛋期间蛋壳形成需要大量钙质,而磷则是骨骼构建和代谢调节的重要元素。如果钙磷不足或比例失衡,会导致软壳蛋、破壳蛋增多以及产蛋率下降等问题。
此外,规程强调了维生素A、D3、E以及B族维生素的重要性,并规定其添加量应分别不低于5000 IU/kg、1000 IU/kg、15 mg/kg和10 mg/kg。这些维生素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维持、抗氧化防御体系建立及能量代谢调控等生理过程,对提高大骨鸡抗病力和生产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规程还提到要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饲料配方。例如,在寒冷季节可适当增加能量饲料比例,以抵御低温带来的额外热量消耗;而在炎热夏季,则需加强通风降温措施并补充水分电解质平衡剂,防止热应激对采食量和生产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