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效果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评价报告编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价。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on of Stock Enhancement and Release Effect of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370—2021 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用于指导和规范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后的效果评估工作。这项标准对于保护海洋生态、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核心内容解读
# 1. 范围与适用对象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海域内进行的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活动的效果评价。明确指出该标准主要针对的是在辽宁海域开展的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项目,确保了评价工作的地域性和物种针对性。
# 2. 术语和定义
- 三疣梭子蟹:学名为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是海洋经济蟹类之一。
- 增殖放流:通过人工方式将人工培育或捕捞后符合健康要求的三疣梭子蟹苗种投放到自然水域中,以恢复或增加种群数量的行为。
- 效果评价:对增殖放流活动实施前后目标物种及其生态环境变化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与综合评判的过程。
# 3. 技术要求
- 苗种选择:要求苗种来源合法合规,健康状况良好,无疾病感染,并且规格达到一定标准(如体长、体重等)。
- 放流时间与地点:建议选择适宜季节进行放流,通常为春季或秋季;同时需考虑具体海域环境条件,如水温、盐度等因素。
- 监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成活率、生长速度、繁殖成功率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这些指标能够全面反映增殖放流的实际成效。
# 4. 数据收集与处理
规定了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强调使用标准化工具和方法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此外还提到应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以便长期跟踪观察放流区域内的种群动态变化情况。
# 5. 效果评价体系
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效果评价框架,从短期效果到长期效益都有所涵盖。短期效果侧重于观察放流初期阶段的变化趋势;而长期效益则着眼于多年累积下来的整体改善情况,比如资源量恢复程度、经济效益提升幅度等。
# 6. 结果报告与应用
最后部分明确了如何撰写评价报告以及结果的应用方向。报告应当客观公正地总结整个增殖放流项目的执行过程及成果,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鼓励将成功的经验推广至其他地区或其他种类的水产养殖活动中去。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详细介绍可以看出,《DB21/T 3370—2021》不仅为辽宁地区开展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也为全国范围内类似工作的开展树立了标杆。希望相关部门和个人能够严格按照此标准操作,共同维护好我们珍贵的海洋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