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药材铺膜穴播机作业质量的技术要求、检测方法和评定规则。本文件适用于中药材铺膜穴播机的作业质量评价。
Title:Code for quality of operation of medicinal material film laying and hole sowing machine
中国标准分类号:B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6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中药材铺膜穴播机作业质量标准》(DB62/T 4274-2020)是甘肃省针对中药材种植机械化作业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中药材铺膜穴播机的作业质量进行了规范,旨在提高中药材种植的标准化水平和产品质量。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播种深度误差范围
标准规定播种深度误差范围应控制在±1cm以内。这一要求确保了种子能够均匀地埋入土壤中,既不会因过浅而影响发芽率,也不会因过深而延缓出苗时间。实际操作时,需要调整播种机的开沟器深度调节装置,并定期检查开沟器磨损情况,以保证播种深度的一致性。
二、穴距偏差限度
穴距偏差限度不得超过±5%。这要求操作人员在安装播种盘或排种轮时要精确校准,同时注意检查排种孔是否堵塞或变形。播种过程中还应随时观察播种行距变化,及时排除故障。对于采用光电传感技术的自动控制系统,需定期校验传感器灵敏度及信号传输准确性。
三、种子破损率上限
种子破损率不得超过2%。为达到此要求,应选用耐磨性好的橡胶刮种板和金属排种轴组合,避免硬质材料直接接触种子造成损伤。同时,在更换种子种类时要注意不同作物种子硬度差异,必要时调整相关部件间隙。此外,还应注意保持工作环境干燥清洁,防止种子受潮导致破损增加。
四、覆土厚度均匀度
覆土厚度均匀度应保持在±1cm范围内。这需要合理设置镇压轮压力以及覆土铲角度,确保覆盖土层厚度适中且连续。如果发现局部区域出现裸露种子现象,则应及时调整相关参数直至符合要求。另外,在干旱地区作业时可适当增加覆土厚度以利于保墒,但需注意不要超过规定范围以免影响出苗。
五、残膜回收率指标
残膜回收率不得低于90%。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保证铺膜质量,使地膜铺设平整无褶皱;其次要正确安装并调试好残膜回收装置,包括摘膜刀片间距、转速等参数设置;最后还要根据田间实际情况适时清理缠绕在摘膜装置上的杂草或其他障碍物,确保其正常运转。
六、播后压实效果评估
播后压实效果评估主要从土壤紧实度和水分保持能力两个方面考量。标准指出,经过压实处理后的表层土壤干容重应在1.3~1.5g/cm³之间,且渗透系数不宜大于5×10⁻⁶m/s。为此,在使用镇压轮时应注意调整适当的压力值,并结合天气状况灵活掌握作业时机,比如雨后及时进行镇压可以有效减少水分蒸发损失。
以上六个方面涵盖了中药材铺膜穴播机作业质量的关键环节,只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才能保障最终的种植效果。希望广大农机使用者能够认真学习领会这些内容,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产当中去,从而推动我国中药材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