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慢性伤口护理技术中压力性损伤的评估、预防、处理和监测等方面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及护理人员对压力性损伤的管理和护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hronic Wound Care - Part 1: Pressure Injur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3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2/T 4268.1-2020慢性伤口护理技术规程 第1部分:压力性损伤》是甘肃省发布的关于慢性伤口护理的重要地方标准,对压力性损伤的预防、评估和处理提供了系统化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一、术语与定义
标准明确了“压力性损伤”的定义为: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导致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这一定义强调了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由持续性压迫引起,而非单一因素所致。
二、风险评估
标准指出,在患者入院时应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定期复查。特别提到使用Braden量表作为评估工具,该量表包含感知能力、湿度、活动能力、移动能力、营养状况及摩擦力和剪切力六个维度,每项评分范围为1至4分,总分最低6分,最高23分。得分越低表明风险越高,当分数低于15分时需采取预防措施。
三、预防措施
标准要求采取综合性的预防策略,包括但不限于:
1. 体位变换:建议每两小时更换一次体位,必要时缩短至1小时。
2. 减压设备:推荐使用气垫床或泡沫床垫等减压装置。
3.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潮湿环境。
4. 营养支持: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伤口愈合。
四、治疗原则
对于已形成的压力性损伤,标准提出了分级处理方案:
1. 对于I期损伤(红斑但未破皮),重点在于解除压迫并加强观察;
2. II期损伤(表浅溃疡),需清创并选用适当的敷料促进愈合;
3. III期和IV期损伤(深部溃疡或骨骼暴露),需要专业医疗团队介入,可能涉及手术清创及抗生素应用。
五、护理流程
标准规定了详细的护理操作步骤:
1. 初次评估后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
2. 每日检查伤口情况,记录变化;
3. 根据伤口类型选择合适的敷料;
4. 定期培训护理人员掌握正确操作方法。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DB62/T 4268.1-2020》不仅涵盖了从预防到治疗再到康复全过程的技术规范,还特别注重实际操作中的细节把控,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