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共数据“三清单”管理的总体要求、编制流程、内容要求以及更新和维护机制。本文件适用于上海市各级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的组织在开展公共数据资源目录编制、数据共享与开放等相关工作时参考使用。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Public Data \"Three Li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1/T 1241-2020《公共数据“三清单”管理规范》是上海市地方标准,于2020年发布并实施。该标准旨在通过建立数据资源清单、需求清单和责任清单的“三清单”管理模式,提升公共数据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以下将从重要条文出发,对标准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数据资源清单
根据标准第5.1节,“数据资源清单应包括数据名称、数据来源、数据类型、更新频率等基本信息。”这意味着每个数据项都需明确其身份标识,确保数据来源清晰可追溯。例如,在城市交通领域,若有一项关于公交线路的数据,则需标明此数据来源于哪个部门或系统,属于结构化还是非结构化数据,以及其更新周期是每日、每周还是每月。这样的标准化描述有助于后续的数据共享与应用。
数据需求清单
标准第5.2节指出,“数据需求清单应包含需求方信息、所需数据范围、应用场景等要素。”这一步骤强调了需求导向的重要性。例如,当某政府部门提出需要特定区域的人口统计数据时,不仅需要说明具体的需求内容,还应阐述这些数据将用于何种业务场景,比如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或是城市规划决策支持。这种详细的记录能够帮助数据提供方更好地理解需求背景,从而更精准地提供服务。
数据责任清单
标准第5.3节明确要求,“数据责任清单应涵盖数据维护单位、安全保护措施等内容。”这一部分突出了安全管理的关键作用。对于任何一项数据而言,都有专门的责任主体负责其日常维护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数据质量检查、异常情况处理等。同时,为保障数据的安全性,还需制定相应的技术防护策略和技术手段,如加密传输、访问控制等措施。这不仅保护了数据本身的完整性,也为合法合规使用奠定了基础。
此外,标准还特别提到,“数据责任人应对数据生命周期内各阶段承担相应职责。”这意味着无论是数据采集、存储、加工还是最终销毁,每个环节都需要有明确的责任人来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在数据销毁阶段,就需要有人确认数据是否已经完全清除,避免留下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公共数据“三清单”管理规范》通过对数据资源、需求及责任三个方面的全面梳理,构建了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公共数据的质量与效率,同时也为促进跨部门协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深入理解和严格执行该标准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