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球盖菇大田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季节与品种选择、栽培场地准备、培养料配方与堆制发酵、播种与发菌管理、覆土与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大球盖菇的大田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ield Cultivation of Pleurotus eryngi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374-2020大球盖菇大田栽培技术规程》是江西省发布的关于大球盖菇大田栽培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大球盖菇的栽培条件、栽培材料、栽培方法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提高大球盖菇的产量和质量。
在栽培条件方面,标准要求种植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且pH值为5.5至8.0之间的地块。同时,种植前需深耕土地,并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以改善土壤结构并提供充足养分。
对于栽培材料的选择与处理,标准指出主料可以使用稻草、玉米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辅料则包括麸皮、米糠等富含营养成分的物质。所有原料都必须经过预湿处理,确保含水量达到60%-70%,并且要经过高温消毒杀灭杂菌。
关于栽培方法,标准推荐采用层积式堆叠法或畦栽法进行播种。具体操作时先将处理好的培养料铺平压实形成一定厚度的床面,在其上均匀撒播菌种后覆盖一层薄土或稻壳即可。每平方米播种量一般控制在2公斤左右,播种后要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促进菌丝生长。
在管理措施上,标准强调要加强水分管理和通风换气工作。特别是在发菌阶段要避免积水导致烂根现象发生,同时也要防止过度干燥影响出菇效果。当出现大量原基分化时应及时增加空气湿度并适当降低温度来刺激子实体发育成熟。
此外,标准还特别提到病虫害综合防控的重要性。建议采取物理隔离、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频率,比如设置防虫网阻挡害虫侵入、利用天敌昆虫捕食害虫幼虫等手段。如果确实需要用药,则应优先选用高效低毒环保型药剂,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指导剂量施用。
通过遵循以上这些关键步骤和技术要点,能够有效提升大球盖菇在大田中的栽培成功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