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翅槭实生苗木培育的术语和定义、立地条件、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育苗、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范围内红翅槭实生苗木的培育。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Acer rubripinnus Seedl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358-2020《红翅槭实生苗木培育技术规程》是江西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红翅槭实生苗木的培育过程。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苗圃地选择与准备
根据标准中的规定,苗圃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pH值适中的区域。具体要求如下:
- 地形:苗圃地宜选择坡度不超过5°的平缓地带。
- 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应不低于2%,且土层厚度需达到50厘米以上。
- 水源:确保有充足且清洁的灌溉水源。
种子采集与处理
对于种子的选择和处理,标准提出了以下几点:
- 采种时间:应在果实成熟期(通常为秋季)及时采摘。
- 种子质量:种子纯度不低于90%,发芽率不低于70%。
- 处理方法:采用层积法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具体操作为将种子与湿沙按1:3的比例混合后置于0℃至5℃环境中存放60天左右。
播种育苗
播种环节的关键在于掌握好播种时间和密度:
- 播种时间:春季或秋季均可进行播种,但以春播为佳。
- 播种方式:采用条播或撒播的方式,行距保持在20厘米至30厘米之间,覆土厚度控制在1厘米至2厘米范围内。
- 覆盖物:播种后可用稻草或其他遮盖物覆盖苗床表面,以保持湿度并防止杂草生长。
苗木管理
在苗木生长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施肥、浇水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 施肥:每年至少追施两次肥料,第一次在苗木高生长旺盛期前进行,第二次则安排在秋季落叶后。
- 灌溉: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避免积水造成根系腐烂。
-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苗木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清除。
以上内容基于DB36/T 1358-2020标准中的核心要点进行了提炼与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