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态文明数据的分类原则、编码规则及具体分类和编码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生态文明相关数据的采集、存储、交换和管理。
Title: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Specifications fo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Data
中国标准分类号:L7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348-2020《生态文明数据分类及编码规范》是江西省地方标准,用于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数据的规范化管理。以下对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解读:
标准中定义了生态文明数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原则,强调数据分类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原则。其中,生态文明数据被划分为生态环境资源数据、环境治理数据、生态经济数据和社会参与数据四大类。
在生态环境资源数据方面,标准详细规定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各类生态空间的数据采集要求和编码规则。例如,自然保护区的数据编码由区域代码、类型代码和序列号三部分组成,确保每块保护区都有唯一标识。
环境治理数据部分明确了污染源监测、环境执法等数据的分类方法。特别是对于污染源监测数据,标准提出了按照行业类别、污染物种类进行分类编码的要求,有助于实现精准监管。
生态经济数据涵盖了绿色产业、循环经济等方面的信息。标准指出,这类数据应包括产业规模、经济效益、资源利用效率等多个维度,并给出了具体的编码示例,便于统计分析。
社会参与数据则关注公众环保行为、社会组织活动等内容。标准建议采用分层分类的方式进行编码,如将公众行为分为宣传教育、志愿服务等不同层次,便于后续的数据挖掘和应用。
此外,标准还特别强调了数据共享与交换的原则,要求各相关部门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数据互联互通工作,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