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双季稻减污节肥施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施肥技术要求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双季稻种植过程中减少污染和节约肥料的施肥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ducing Pollution and Saving Fertilizer in Double Cropping Rice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352-2020《双季稻减污节肥施肥技术规程》是江西省发布的关于双季稻种植过程中减污节肥施肥的技术规范。该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措施,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条文解读
1. 施肥原则
标准强调了“精准施肥、平衡营养”的基本原则。要求根据土壤类型、作物需肥规律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具体来说,在施基肥时应充分考虑土壤养分状况,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追肥则要结合水稻生长阶段的需求灵活调整,确保养分供应与作物需求相匹配。
2. 基肥施用
基肥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比例不低于50%,且应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推荐使用腐熟的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每亩施用量建议控制在2000-3000公斤之间。同时,配合适量的磷钾肥,如磷酸二铵和硫酸钾,以满足水稻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基本需求。
3. 追肥管理
对于早稻,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是关键追肥时期。早稻分蘖期追肥可采用尿素,每亩施用量约10-15公斤;拔节孕穗期则需再次追加尿素,每亩约15-20公斤。晚稻同样需要两次追肥,分别是分蘖初期和抽穗扬花期,每次追肥量分别为10-15公斤尿素/亩。
4. 肥料种类选择
提倡使用缓释肥和控失肥等新型肥料产品,这类肥料能够缓慢释放养分,有效延长肥效期,减少因淋溶等原因造成的养分流失。此外,还鼓励利用生物菌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肥料利用效率。
5. 环境保护措施
为实现减污目标,标准特别指出,在施肥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例如,采用沟灌或滴灌等方式灌溉,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带来的氮磷流失风险;同时,合理安排施肥时间,避开暴雨天气,也是防止养分随雨水流失的重要手段。
6. 测土配方施肥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本标准的一大亮点。通过定期检测土壤养分含量,制定个性化的施肥方案,不仅可以避免盲目施肥造成的浪费,还能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施肥结构,达到最佳的增产增收效果。
综上所述,《双季稻减污节肥施肥技术规程》从施肥原则到具体操作都给出了详细的指导,有助于农民朋友在实际生产中更好地实践绿色高效农业理念,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促进了经济效益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