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粗茎秦艽生产的产地环境、选地与整地、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粗茎秦艽的规范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entiana crassicaulis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34T 4-2020《粗茎秦艽生产技术规程》是云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粗茎秦艽的生产技术要求。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云南省内海拔2200米至3000米区域内的粗茎秦艽种植。这一规定明确了适用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确保种植环境适合粗茎秦艽的生长。
2. 术语和定义:标准中对“粗茎秦艽”进行了定义,指的是一种特定的龙胆科植物,具有特定的形态特征和药用价值。明确的定义有助于统一行业内对产品的认识。
3. 产地环境:要求土壤pH值在6.5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并且需要良好的排水系统。这些条件能够保证粗茎秦艽的健康生长,提高药材质量。
4. 种苗培育:建议使用无病虫害的优质种苗,并在育苗期间定期检查种苗的生长状况。种苗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的种植成功率和药材产量。
5. 田间管理:包括适时的灌溉、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例如,在生长期每20天施一次肥,采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科学的田间管理可以有效提升药材品质并降低生产成本。
6. 采收与加工:规定了最佳采收时间为每年9月至10月,采收后需立即清洗并晾晒至含水量低于13%。正确的采收时间和干燥处理对于保持药材的有效成分至关重要。
7. 质量检验:明确了成品药材应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规定,包括外观、水分含量、有效成分含量等指标。严格的质量检验机制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
以上内容涵盖了粗茎秦艽从种植到加工全过程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为企业和个人从事该领域工作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