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明挖现浇隧道混凝土收缩裂缝控制的技术要求、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采用明挖法施工的现浇隧道工程中混凝土收缩裂缝的预防与控制。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trol of Concrete Shrinkage Cracks in Cut-and-Cover Cast-in-Place Tunnel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947-2020《明挖现浇隧道混凝土收缩裂缝控制技术规程》是江苏省地方标准,为确保明挖现浇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材料选择与配合比设计
5.1.1 混凝土原材料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此条款强调了原材料质量的重要性。选用高品质的水泥、骨料和外加剂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收缩裂缝的发生。例如,低水化热的矿渣粉或粉煤灰可替代部分水泥,降低水化热,从而减小因温差引起的收缩应力。
5.1.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考虑抗裂性能
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对于预防裂缝至关重要。建议采用较小的水胶比,增加矿物掺合料的比例,并适当调整砂率以优化骨料级配。通过试验确定最优的坍落度和扩展度,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和抗裂能力。
施工过程控制
6.1.1 模板安装与支撑系统应牢固可靠
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在安装过程中要确保模板接缝严密不漏浆,同时根据计算结果设置足够的支撑点,防止浇筑时出现变形或下沉现象。
6.2.1 浇筑顺序应科学合理
合理的浇筑顺序能够避免局部过早硬化而产生约束应力。通常情况下,应从低处向高处连续浇筑,并尽量缩短各段之间的间隔时间。对于长距离隧道,则需分段分层进行浇筑作业。
6.3.1 养护措施必须到位
及时有效的养护是防止早期收缩裂缝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一般要求在终凝后立即开始浇水保湿养护,保持表面湿润至少7天以上;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则应采取保温措施以防冻害。
质量验收与维护管理
7.1.1 验收标准明确具体
竣工验收时应对所有部位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但不限于外观尺寸偏差、平整度以及是否存在明显可见的裂缝等情况。如果发现不符合要求之处,应及时整改直至达标为止。
8.1.1 定期巡查与维修保养
投入使用后的隧道需要定期开展巡查工作,一旦发现问题如细微开裂等,就应当尽快组织专业队伍进行修复处理,以免恶化成更严重的问题影响正常使用功能。
以上内容基于DB32/T 3947-2020标准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阐述分析,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