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一稻三虾”生态种养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要求、田间工程、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控、收获与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采用“一稻三虾”模式进行生态种养的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co-culture of \"One Rice Three Shrimp\"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一稻三虾”生态种养技术规程》(DB32/T 3932-2020)是江苏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一稻三虾”生态种养模式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稻田选择与改造
标准规定稻田应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交通便利且无污染源的区域。稻田需进行适当的改造,包括开挖环沟和田间沟,确保水位可控,同时设置防逃设施以防止小龙虾逃脱。这些措施有助于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促进水稻和小龙虾的共生发展。
2. 品种选择
在品种选择上,标准建议选用适应性强、抗病力高的优质水稻品种以及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的小龙虾品种。合理搭配种植和养殖品种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病害发生几率。
3. 放养前准备
放养前应对稻田进行全面消毒处理,并投放适量有机肥料改善底泥质量。此外,在放养小龙虾苗之前要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指标要求,如溶解氧、pH值等,为小龙虾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4. 饲养管理
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水质变化情况,适时调整投喂量及次数,保证小龙虾健康成长。同时注意控制稻田内的杂草生长,避免影响水稻正常发育。
5. 病虫害防治
针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问题,标准提倡采用生物防治方法优先于化学药剂使用,比如引入天敌昆虫或者利用微生物制剂来抑制有害生物数量的增长。这样既能有效防控病害又能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6. 收获与轮作
当达到预定产量目标时即可开始收获工作,收获后应及时清理稻田并做好下一季作物播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轮作制度可以维持土壤肥力,延长土地使用寿命。
以上就是关于《“一稻三虾”生态种养技术规程》(DB32/T 3932-2020)中部分内容的重要解读,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