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马尔科)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马铃薯(马尔科)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tato (Marcora)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05T 67-2019《马铃薯(马尔科)生产技术规程》是湖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马铃薯品种马尔科的生产技术要求。以下选取重要条文进行解读:
一、产地环境
产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力中等以上的沙壤土或壤土。土壤pH值以5.5-7.5为宜。此条强调了适宜的土壤条件对马铃薯生长的重要性,良好的土壤结构和酸碱度有助于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
二、种薯选择与处理
选用经过脱毒处理的一级或二级种薯,要求薯块完整、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重量在30-80克之间。播前15-20天将种薯置于15-20℃环境下催芽,芽长控制在1-2厘米。种薯质量直接关系到出苗率和产量,合理催芽可促进早发苗、齐发苗。
三、播种
1. 播期:春播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秋播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
2. 密度:垄作栽培行距60-70厘米,株距20-25厘米,每亩种植密度4500-5500株。
3. 深度:播种深度8-10厘米,覆土厚度5-7厘米。
四、田间管理
1. 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50公斤。追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苗期结合中耕培土施入尿素10公斤/亩,第二次在开花初期施入高钾复合肥20公斤/亩。
2. 灌溉: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在结薯期要保证充足水分供应。
3. 中耕除草:及时进行中耕松土,防止杂草竞争养分。
五、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晚疫病、黑痣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蛴螬等。采用农业措施、物理方法和化学药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防治。如发现晚疫病初期症状,立即喷洒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87.5克/升氟菌·霜霉威悬浮剂600-800倍液。
六、收获
当植株大部分叶片枯黄,块茎容易脱落时即可收获。收获前7-10天停止灌溉,避免增加块茎含水量影响贮藏品质。收获时注意轻拿轻放,防止机械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