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栎类人工林近自然经营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经营目标、经营技术措施及监测与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栎类人工林的近自然经营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Near-natural Management of Oak Plant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栎类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技术规程》(DB41/T 2026-2020)是河南省发布的关于栎类人工林经营管理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栎类人工林的定义与范围
栎类人工林是指通过人工种植栎树并对其进行经营管理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该规程适用于河南省内以槲树属植物为主的各类人工林,包括栓皮栎、槲树等主要树种。
二、栎类人工林近自然经营原则
1. 生态优先原则:在栎类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应注重维护和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稳定性。
2. 功能优化原则:根据栎类人工林的不同功能定位,如用材林、防护林或经济林,合理安排经营措施。
3. 持续发展原则:采取可持续的管理方式,确保栎类人工林长期健康生长。
三、栎类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技术要点
1. 林分结构调控
- 目标林分结构:构建异龄复层林分结构,形成多层次的空间格局。
- 密度控制:根据不同阶段设定合理的林分密度,初期可适当密植,后期逐步疏伐至目标密度。
2. 更新与抚育
- 更新方法:采用天然更新为主、人工促进更新为辅的方式,保持良好的幼苗幼树更新能力。
- 抚育措施:定期清理林下植被,减少竞争,同时保护好幼苗幼树。
3. 土壤管理
- 增施有机肥:每年适量增施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 防止水土流失: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
四、栎类人工林病虫害防治
1. 预防为主: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迹象。
2. 综合治理:综合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避免单一方法造成抗药性等问题。
3. 绿色防控:优先选择对环境友好型的农药,并严格遵守使用剂量和安全间隔期规定。
五、栎类人工林监测与评估
1. 定期监测:每两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监测,记录林分生长状况及生态环境变化情况。
2. 效果评估:依据监测数据定期评估经营效果,调整后续经营方案。
以上内容是对《栎类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技术规程》(DB41/T 2026-2020)中部分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