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街路巷地名规划的基本原则、编制程序、内容要求和技术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城市街路巷地名的规划编制工作。
Title:City Street and Alley Name Planning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01.14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278—2020 城市街路巷地名规划规范》是山东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城市街路巷的地名规划工作,确保地名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实用性。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地名命名原则
标准明确指出,地名命名应遵循“尊重历史、反映现状、体现文化、方便群众”的原则。这意味着在命名时要考虑到当地的历史背景,同时也要反映当前的城市发展状况。例如,在保留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地名的同时,对于新建的道路或区域,则需要根据其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来命名。此外,地名的选择应当简洁明了,便于人们记忆和使用,避免过于复杂或者容易引起混淆的名字。
地名分类与构成
依据标准的规定,城市街路巷的地名主要分为三类:主干道、次干道以及支路。每种类型的地名构成也有相应的要求。主干道通常采用能够体现城市特色或者地理位置特征的词汇作为名称;次干道则更多地考虑周边环境特点;而支路则倾向于简单直接的方式命名,如数字序号等。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形成层次分明且易于识别的城市道路体系。
地名审核程序
为了保证地名质量,标准还特别强调了严格的审核流程。首先由申请单位提交详细的规划方案及建议名称,然后由地名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小组对提交材料进行全面评估。评审过程中不仅要考察名称是否符合上述提到的各项原则,还需要综合考虑社会公众的意见反馈。只有通过所有环节审查后才能正式确定最终的地名,并予以公布实施。
示例分析
假设某市正在规划建设一条贯穿东西方向的新大道,按照标准要求,这条大道可以命名为“朝阳大道”。这里既体现了城市的朝气蓬勃,又易于理解记忆,完全符合命名原则。但如果提议将其称为“辉煌之路”,虽然听起来气势磅礴,但由于含义抽象且不够直观,因此不符合本标准关于“方便群众”的要求。
总之,《DB37/T 4278—2020 城市街路巷地名规划规范》为城市地名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通过对命名原则、分类构成以及审核程序等方面的严格规定,促进了城市地名系统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