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杀虫灯的术语和定义、选型原则、安装要求、使用方法、维护保养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农业领域中杀虫灯的应用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Use of Insecticidal Lamp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874-2020《杀虫灯使用技术规范》是北京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指导杀虫灯的正确安装、使用和维护,从而有效控制害虫危害。以下将选取该标准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杀虫灯的选择上,标准明确要求根据防治对象选择合适的波长和功率。例如,对于鳞翅目害虫,推荐使用365nm左右的紫外线光源;而对于蚊蝇类害虫,则应选用400-450nm范围内的光源。这主要是基于不同昆虫对光谱敏感性的差异,确保能够高效诱捕目标害虫。
其次,在安装位置方面,标准指出杀虫灯应当安装在害虫活动频繁且不易被非目标生物接触到的地方。具体来说,室内安装高度一般为离地面1.5至2米,室外则可适当提高至3至5米,并且要远离水源、食物储存区以及儿童易接触区域。此外,还强调了避免灯光直射到居民窗户或干扰交通信号灯等公共设施。
再者,关于日常维护,标准特别提到定期清理收集器内捕捉到的害虫尸体以防止腐败变质产生异味或吸引其他害虫。同时,还需检查电源连接是否牢固、网罩有无破损等情况。如果发现设备故障应及时修理或者更换部件,确保其正常运行状态。
最后,为了评估杀虫效果,《规范》建议建立监测体系记录每个月份内杀虫灯捕获害虫的数量变化趋势,并结合田间调查结果综合判断防治成效。当遇到特殊情况如极端天气条件影响时,需调整使用策略并采取额外措施加以应对。
综上所述,《杀虫灯使用技术规范》从选型、安装、维护到效果评价等多个环节提供了全面而细致的规定,有助于使用者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一工具来达到最佳防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