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贵州白山羊的品种特征、外貌特性、生产性能及鉴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白山羊品种的鉴定与管理。
Title:Guizhou White Goat - Part 1: Breed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414.1-2020《贵州白山羊 第1部分:品种》是一项关于贵州白山羊品种的标准。这项标准详细规定了贵州白山羊的品种特征、体型外貌、生产性能以及种群保护等方面的内容,为贵州白山羊的养殖、繁育和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品种特征
贵州白山羊具有独特的品种特征。根据标准,该品种的毛色以白色为主,部分个体可能带有浅黄色或灰褐色斑纹。公羊头部和颈部常伴有黑色斑块,母羊则相对较少出现这种情况。这种颜色分布不仅体现了贵州白山羊的独特性,也为其在市场上的辨识度提供了基础。
体型外貌
在体型外貌方面,标准对贵州白山羊的体高、体长、胸围等指标进行了明确规定。成年公羊的理想体高应在75厘米以上,母羊则应在65厘米以上。体长和胸围的比例也是衡量其健康状况的重要参数。此外,贵州白山羊的四肢健壮,蹄质坚实,适应性强,能够在多样的地形条件下生存。
生产性能
贵州白山羊的生产性能是其作为优良品种的重要评价指标。标准指出,该品种具有较高的繁殖能力和肉用价值。母羊的初情期一般在8至10月龄,适宜的配种年龄为12至18月龄。每胎产羔数通常为1到2只,羔羊出生体重可达3公斤左右。在饲养管理得当的情况下,贵州白山羊的日增重可达到200克以上,屠宰率高达50%以上,显示出良好的经济价值。
种群保护
为了确保贵州白山羊品种的纯正性和遗传多样性,标准特别强调了种群保护的重要性。要求建立和完善保种场和核心群,定期开展群体遗传结构分析,防止近亲繁殖。同时,鼓励通过人工授精技术扩大种群规模,提高优质种羊的利用效率。此外,还应加强对地方品种资源的调查与评估,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这一宝贵资源不被破坏。
总之,《贵州白山羊 第1部分:品种》标准从多个角度全面规范了贵州白山羊的品种特性、生产性能及保护策略,对于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