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紫苏品种鉴定的SSR标记法的技术要求、试验步骤和结果分析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紫苏品种的真实性鉴定及品种资源的分类与鉴别。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erilla Variety Identification Using SSR Mark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1528-2020《紫苏品种鉴定技术规程 SSR标记法》是一项贵州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紫苏品种进行鉴定的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通过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贵州地区种植的紫苏品种进行真实性、纯度及品种间差异的鉴定。这一范围明确了标准的应用领域和适用对象,即主要针对贵州省内的紫苏种植业,为品种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列出了多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如GB/T 19557.1《植物品种真实性和纯度DNA标记检测一般规则》等。这些引用文件确保了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同时也保证了与其他相关标准的一致性。
术语和定义
标准给出了“简单重复序列”、“特异性片段”、“多态性位点”等专业术语的具体含义。例如,“特异性片段”被定义为在特定引物组合下能够唯一识别某一紫苏品种的DNA片段。这部分内容有助于使用者准确理解标准中的概念和技术细节。
样品采集与处理
样品采集应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在不同生长阶段采集叶片作为检测样本。样本需及时送至实验室,并按照要求进行保存和预处理。此步骤对于获得可靠的结果至关重要,因为样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后续分析的效果。
DNA提取
DNA提取是整个流程的基础环节,标准推荐使用CTAB法或试剂盒法来提取高质量的基因组DNA。同时强调了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污染以及控制好温度等因素,以提高DNA的质量和纯度。
引物设计与筛选
用于SSR标记扩增的引物需要经过严格的设计与筛选过程。标准指出,引物的设计应当基于已知的紫苏基因组信息,选择那些具有高多态性的区域作为目标位点。此外,还要求对候选引物进行体外验证,确保其特异性强且扩增效率高。
PCR扩增条件
PCR反应体系包括模板DNA、特异性引物、dNTPs、Taq酶等成分。标准给出了一个典型的PCR程序设置:94℃预变性5分钟;随后进行35轮循环(每轮包括94℃变性30秒,退火温度(根据具体引物确定)30秒,72℃延伸45秒);最后72℃延伸10分钟。这样的条件设置旨在保证扩增产物的质量和数量。
电泳分离与结果分析
扩增后的产物需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或者毛细管电泳来进行分离。标准建议采用银染法显现带型,便于观察和记录。对于每个位点上的条带模式,需由至少两名技术人员独立判断,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数据记录与报告
所有实验数据均需详细记录,包括但不限于样本编号、引物名称、扩增条件、电泳图片等信息。最终形成的鉴定报告应当清晰明了地展示出各个品种之间的差异情况,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以上就是对DB52/T 1528-2020《紫苏品种鉴定技术规程 SSR标记法》中部分重要内容的解读。这项标准不仅为紫苏品种鉴定提供了标准化的操作指南,也为促进贵州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紫苏产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