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平原水乡稻鳖综合种养的技术要求,包括环境条件、种苗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平原水乡地区稻鳖综合种养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ice-Fish Integrated Farming in Plain Water Towns - Part 2: Rice and Softshell Turtl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平原水乡稻鳖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的第二部分对稻鳖共作模式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该标准适用于平原地区稻田与中华鳖共生的种养活动。
标准首先明确了稻田环境条件,要求稻田应位于无污染源区域,土壤pH值在6.5至7.5之间,且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这些指标确保了土壤具备良好的保水性和肥力,为鳖和水稻生长提供适宜的基础条件。
关于鳖种选择,标准推荐使用健康、活力强的中华鳖苗种,体重应在50克以上,并要求鳖种来源清晰,符合相关防疫检疫规定。这有助于提高放养成活率并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在放养密度方面,标准建议每亩稻田放养鳖的数量控制在300只左右,这样的密度既能保证鳖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又能维持稻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鳖种投放前需进行消毒处理,常用方法是用食盐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泡。
对于日常管理,标准强调要定期巡塘观察鳖的行为状态及水质变化情况。当水温达到18℃以上时即可开始投喂,初期以动物性饲料为主,随着气温升高逐步增加植物性饲料的比例。每次投喂量约占鳖体重的5%-8%,分早晚两次进行。
病害防治上提倡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药物。一旦发现病害应及时隔离患病个体,并采取生物制剂等安全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
最后,收获时应注意保护鳖体完整,避免机械损伤。整个生产过程中还须做好各项记录工作,包括但不限于鳖种来源、饲养日志、销售去向等内容,以便追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