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关键生育期气候适宜度的判定方法、指标体系及评价流程。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水稻种植区域的关键生育期气候适宜度评估和农业生产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Assessment of Climatic Suitability at Key Growth Stages of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水稻关键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判定技术规程》(DB3304/T 037-2018)是由浙江省嘉兴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气候条件进行评估,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对其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嘉兴市范围内水稻关键生育期的气候适宜度判定。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区域和对象,即针对嘉兴市内种植的水稻,在其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播种、分蘖、抽穗、开花结实等阶段,利用气象数据来评价气候条件是否有利于水稻生长。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列出了多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包括但不限于《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农业气象试验站网管理办法》等。这些引用文件为开展水稻气候适宜度判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操作指南,确保了标准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一些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气候适宜度”被定义为反映某一特定气候条件下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的一种指标。这一概念是整个标准的核心,它帮助人们理解如何衡量气候条件对水稻的影响程度。
指标体系
标准提出了一个包含温度、湿度、光照等多个因素在内的综合评价体系。其中:
- 温度是影响水稻生长的关键因子之一,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其正常发育;
- 湿度则直接影响到水稻的水分需求以及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 光照强度不仅关系到光合作用效率,还会影响植株形态建成。
每个单项指标都有相应的评分标准,并且最终会汇总成总分值以表示整体气候适宜度水平。
判定方法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得出的结果,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总的气候适宜度指数。当指数处于某一区间时,则对应着不同的气候适宜等级,比如非常适宜、适宜、一般、不适宜等四个级别。这种方法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出实际生产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为调整栽培措施提供参考意见。
应用实例
为了便于理解和推广,标准还给出了几个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在某一年份里,由于连续阴雨天气导致田间积水严重,使得部分稻田出现烂根现象,进而影响产量。通过对当年气候资料的回顾与分析,发现正是由于降雨量超出正常范围而导致了不利后果。因此,在今后类似情况下可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如加强排水系统建设或者选择耐涝品种等。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水稻关键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判定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基本原理和技术流程,而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实用性强的具体建议。这对于提高嘉兴地区水稻种植效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