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家蚕1~3龄人工饲料育的技术要求,包括设施设备、饲料制备、饲养管理及病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使用人工饲料进行家蚕1~3龄饲养的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rtificial Feed Rearing of Silkworms (1st to 3rd Instar) - DB3305/T 103-2019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家蚕1~3龄人工饲料育技术规程(DB3305/T 103-2019)是浙江省湖州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家蚕在1至3龄阶段使用人工饲料进行饲养的技术要求。这项标准对于提高家蚕养殖的标准化水平、保障产品质量以及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湖州地区及周边适宜区域内的家蚕1至3龄人工饲料育生产。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地域和对象,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指导依据。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家蚕”、“人工饲料”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家蚕”指桑树的鳞翅目昆虫,而“人工饲料”则是指由多种营养成分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替代天然桑叶的饲料。这些定义确保了行业内沟通的一致性,避免因概念模糊导致的操作差异。
三、环境条件
规定了适宜家蚕生长发育的环境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的要求。如温度应控制在24℃至26℃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75%左右,这样的环境能够最大程度地模拟自然条件下桑叶提供的生长环境,有利于家蚕健康成长。
四、饲料配制
详细描述了人工饲料从原料选择到最终成型的全过程。强调了原料的新鲜度与质量控制,要求所有原料均需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且整个制作过程要严格按照配方执行,以保证饲料营养价值均衡,满足家蚕各个生长阶段的需求。
五、饲养管理
这部分内容涵盖了日常管理中的诸多细节,比如饲喂频率、投料量、清洁卫生等。建议每天分多次少量喂食,避免一次性投放过多造成浪费或污染;同时定期清理蚕室内外环境卫生,防止病害发生。此外还特别提到要密切关注家蚕的状态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六、病虫害防治
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提倡通过改善饲养环境来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储备必要的药物用于紧急情况下的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任何化学药剂时都必须遵循国家相关规定,确保安全有效。
七、记录与档案建立
要求各养殖场建立健全完整的生产记录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进苗时间、每次饲喂的具体情况、用药记录等信息。这样做不仅有助于追溯问题来源,也为今后改进工艺积累了宝贵的数据资料。
总之,《DB3305/T 103-2019 家蚕1~3龄人工饲料育技术规程》是一部全面细致的技术指南,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为广大从业者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操作方法。只要严格按照标准实施,就能有效提升家蚕养殖效率,促进当地特色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